重温革命岁月,传承红色精神|探寻家乡红色足迹 重温历史红色印记系列活动(三)


时间:2021-06-03   浏览:18661

斗转星移,中国共产党在艰难与曲折中走过了100个春秋,在这峥嵘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书写了一幅壮丽的红色经典画卷,孕育了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红色基因。为庆祝建党一百多年,弘扬英模精神,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化学工程系学生党支部在行动。

我们来到探寻家乡红色足迹,重温历史红色印记的第三站:木兰溪治理展示馆。一起重温革命岁月,传承红色精神。

主讲人:程扬阳

中共预备党员,化学工程系油气储运技术181学生;时刻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具有亲和力,平易近人,善于与人沟通。曾担任化学工程油气储运技术班副班长、化学工程系学生会分团委副书记;曾获得学院二等奖学金、曾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班干部”“优秀团员

木兰溪,莆仙人民的母亲河,全长105千米,翻阅仙游县众多的的历史文献,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从中了解几次关于木兰溪治理展示馆成立的重大事件,仙游县人民治理木兰溪的历史颇为悠久,历历在目,不可忘却。

最开始的时候政府因为木兰溪常年连发水患民不聊生所以专门拨款了6万多元来清理木兰溪中的大部分礁石泥沙和部分的垃圾疏通了60千米河道,然后在木兰溪的周围召集了大量的人花费了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仅以一年多的时间内就完成了植树造林和筑起河堤的丰功伟绩。后面莆田市政府把木兰溪防洪堤列入每年的年度水利投资项目并专门给木兰溪治理下拨专项工程经费建立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木兰溪治理展示馆,之后数年陆续开展,防洪治理清理垃圾维护环境的义务劳动,建立了橡胶大坝等伟大工程。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践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思想,久久为功,一任接着一任干,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份规划用到底”的精神,持续开展从水上到陆上、从下游到上游、从干流到全流域,从单一的防洪工程到系统性治理的综合工程,逐步实现从水安全到水生态、水经济的梯次推进,让木兰溪产生了综合效益,成为民生之河、生态之河、发展之河。

这让我想起了习大大说的“变害为利、造福人民、”“既要治理好水患、也要实现综合治理;既要实现水安全,也要实现综合治理”的总要求在科学治水理念指导下,木兰溪“裁弯取直”难题被破解,“软基筑堤”难关被攻克。木兰溪的治理实践表明,只有以科学理论为指引,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得更远、走得更广。